洗染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洗染知识
去除汗渍的正确洗涤姿势,告别泛黄尴尬
2023-07-17

   在夏天容易出汗的天气,衣服腋下和领口的位置很容易因汗渍残留产生泛黄、褪色等尴尬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耐汗渍不合格危害
   人体汗液的组成成分是复杂的,其中主要成分为盐,因人而异,汗液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
   一方面汗渍色牢度不合格的服装严重影响美观,影响穿着;另一方面衣服上的染料分子重金属离子容易通过汗液,从纺织品转移到人体皮肤上,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检测织物的耐汗渍色牢度很有必要。
   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耐(酸、碱)汗渍色牢度的产品类别考核如下:
   A类产品(婴幼儿纺织产品) ≥3-4级
   B类产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3级
   C类产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3级
   (耐汗渍色牢度分为1~5级,数值越大,色牢度越好)。

耐汗渍检测标准
   耐汗渍色牢度,是模拟纺织品耐人工汗液的牢固程度。
   目前的检测方法有:GB/T3922—2013、ISO105-E04-2013、AATCC 15—2013、BS EN ISO 105-E04—2009、QB/T 2924—2007。
织物耐汗渍色牢度影响因素
   1. 当织物表面有过多的未与纤维稳定结合的染料浮色时,进行耐汗渍色牢度测试,在压力、温度、酸碱等外部作用下,染料容易转移,如果刚好染料与贴衬的亲和力好就容易发生沾色现象,使得实验测得的织物色牢度级数较低。
   2. 染色和后处理时加入的一些助剂,在染后没有去除干净,残余的助剂会使由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在高温定形时发生热迁移现象(在高温定形时,残余的助剂使已经渗入到纤维内部的分散染料发生溶解并迁移到纤维表面),影响织物的耐汗渍色牢度。
   3. 在染色过程中加入的缓染剂在起到匀染作用的同时也会减弱染料和纤维的结合力,使耐汗渍色牢度的测试结果不理想。

去除汗渍的正确洗涤姿势

   1. 忌用热水洗衣服,太热的热水会使汗渍中的蛋白质凝固在衣服上,形成难以去除的污渍。
   2. 汗渍在衣服上不仅会形成污渍还会产生汗臭味,因此,沾有汗渍的衣服应及时清洗。
   3. 在衣服上有汗渍或者已经泛黄的地方喷洒白醋,再进行清洗可有效去除衣服上的汗渍。
   4. 将有汗渍的衣服浸泡在3%~5%的盐水中1-2小时,再用正常洗涤程序清洗可有效去除汗渍。


分享到:
返回列表